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活動參與】達魯瑪克Taromak山田燒墾 參與心得

【活動參與】達魯瑪克Taromak山田燒墾 參與心得
田野時間:2024年12月21日(六)


在陽光普照的晴朗日子裡,我們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參與了達魯瑪克部落的年度小米田燒墾活動。本次的小米田位於文化廣場內,男子集會所左側的公有土地。這片土地由社區發展協會管理,去年便曾種植小米,族人表示收成良好,土壤肥沃。今年再度整地除草,旨在讓年輕族人參與農耕,學習並傳承魯凱族的小米文化。


由女性主導的農耕實踐
活動由女青年團主導,符合達魯瑪克由女性主責農耕的文化分工。現場參與者以女性為主,包括女青年團成員跟部落婦女,其中女青年團幹部扮演教導與領導角色,婦女則從旁輔助,僅有三名男青年協助砍伐與搬運。女青年團成員多在外地求學或工作,儘管彼此不熟,仍自願返鄉參與,展現對文化的認同與熱忱。活動開始前,女團長於田地邊界進行土地祭儀,擺放檳榔、豬肉與米酒,並教導新進成員祭拜流程,他們說,這是要向這塊土地「打招呼」,表示他們要開始新一年的小米種植了。


燒墾技術與環境考量
除草過程講求斬草除根,植物如咸豐草、銀合歡等被拔除後堆疊曬乾,以作為燒墾的燃料使用。千日紅等較為漂亮、艷麗的植物則被婦女們蒐集作為製作花環的花材。由於現場已有曬乾竹材,部分竹子與雜草一併燃燒。雜草堆位置依風向與地形調整,避免波及迎風面的次生林。男性則負責製作約五公尺寬的防火巷,並分類搬運竹材,筆直者留作建材,其餘則作為燃料。


祈禱與收尾
主要工作完成後,由Vavauni kaingo(Kaingo為東魯凱語中對年長婦女的稱呼)帶領祈禱,感謝天主與基督讓今日活動順利,並祈禱本年度小米豐收。最後由青年團幹部將田地重新標線,準備下一階段的打地作業。


現代社會下的文化衝突與傳承
山田燒墾是魯凱族世代相傳的農耕智慧,承載著深厚的文化記憶與土地倫理。然而,在現行環保法規下,這項傳統農法原則上已被禁止。儘管本次活動已依法向相關單位報備,且因規模有限、煙霧稀薄而未造成明顯影響,但整體而言,族人面臨的挑戰仍不容忽視。隨著禁伐補償政策的推行、少子化趨勢加劇,以及現代工作型態的轉變,越來越多族人選擇放棄農耕,使得傳統技術逐漸式微,甚至瀕臨失傳。這場燒墾不僅是農事活動,更是一場文化教育與社群凝聚的實踐。在土地與火焰之間,年輕族人正重新認識自己的根,讓傳統在現代生活中持續發芽。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