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活動參與】魯凱族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Maisahoro除草祭 參與心得

活動參與】魯凱族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Maisahoro除草祭 參與心得
撰寫者、攝影者:施亦瑾
【本文為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助理個人參訪心得】
作為「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的助理,學習、了解魯凱族的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而原住民傳統文化與知識的學習,主要倚靠親身體驗與實踐,並非書本。2025年4月5日這天,我與其他工作夥伴一同前往位於台東縣卑南鄉的魯凱族Taromak達魯瑪克部落,參與他們的Maisahoro(除草祭)。


除草


準備肥料
 
小米田旁的女青年跟婦女們
小米對於魯凱族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乃至於許多祭儀與節日都跟小米相關,其中之一便是「Maisahoro(除草祭)」。顧名思義,這是為小米田除去雜草的祭儀。在我們出發前,以為這只是簡單的除草工作,沒想到實際上卻意外的盛大。
早上8點半,達魯瑪克文化廣場就集合了40多位的女青年跟部落婦女,聽族人說,這次的Maisahoro是近年來最多人參加的一次。由於女青年們平日都在外地生活,跟長輩、同儕互相不認識,因此第一個環節便是自我介紹。之後婦女們開始介紹Maisahoro。在東魯凱語中,普通的除草其實叫做「Kalra lamolra」,而「Maisahoro」是由女青年全體一同除草,時間是一整天,過程中不能吃喝,結束後資深女青年甚至會檢查口水,若有違反規矩或遲到者,則會用咬人貓打腳處罰;婦女們在一旁教導監督,男青年則須負責「Disikawlo(聽音)」,也就是搬木材、遞水給耆老等跑腿工作。Maisahoro實際上是具有全體性跟儀式性的農耕活動。
婦女講解完後,所有人開始下田除草、整理小米田。傳統上,整理小米田的完整流程有除草及疏苗,疏苗是指將過於密集的小米苗去除,避免小米間競爭養分,不過此工作早先便由長輩們完成,因此本次沒有疏苗。另外這次還有施肥與澆水,魯凱族傳統農業是不會施肥與澆水的,聽族人說,過去田地因為都在山上,露水與降雨已足夠小米生長,而這塊田因為在平地,今年雨水又不多,因此才需要澆水;施肥則是受到現代農業技術的影響。
除了除草、澆水跟施肥,婦女跟資深女青年也在這個環節教導新進女青年如何辨認小米跟雜草,還有小米「懷孕」的樣子:小米接近根部的莖是紅色的,而接近葉的莖若粗大,則代表「懷孕」,小米穗會從葉與莖間長出。


花環製作
 

採集花材:血桐花
 婦女們製作花環 本次花環以九重葛為主
整理完小米田,女青年跟婦女們分組採集製作花環所需的花材。採集地點包含整個村莊,婦女們再三囑咐,採集前須注意這些花是否是有主物,若為私人所有,則需經過主人同意。藉由這個機會,長年在外生活的女青年們能認識村莊環境,村落的族人們也能認識女青年。達魯瑪克花環的製作方式是以「羊齒蕨」,又稱「腎蕨」為基底,將六支腎蕨編成三股辮並將各種花草、植物編入其中,最後以月桃纖維綑綁成環狀。因村莊最多的植物是九重葛,這次大家的花環便以桃紅色九重葛為主,婦女們則是頭戴綠色的血桐花,而男生的花環則是用「長葉腎蕨」編織。

遊行
 參與遊行的女青年
 達魯瑪克守望相助隊 

遊行隊伍

編完花環後,大家趕回家換穿傳統服裝。這次的女性傳統服裝與其他地區的魯凱族相當不同:下半身著一片裙,花色為兩側翠綠或綠松色,中間是各種樣式的花布,並與綁腿搭配,材質為似絲綢的光滑布料;綁一片裙的腰帶綴有流蘇,更外側則帶有臀鈴;上半身則統一穿白色短袖上衣,象徵純潔;頭頂配戴剛剛編織的花圈;另外身上配有琉璃珠項鍊、手環,整體色系並不限於魯凱族傳統的紅綠黃黑。婦女的衣著類似女青年,不過多了黑色色系的肚兜,一片裙則是以黑色為主,前面則是紅、黃、綠三色。小女孩的服裝類似女青年,但有顏色鮮豔、與一片裙色彩相襯的肚兜。至於男生的服裝,則是黑色百褶短裙配傳統黑上衣,後臀掛黑筒金屬鈴且上面有木牌,頭戴長葉腎蕨花環,男童服裝為男青年縮小版。
著裝完畢後,所有人在文化廣場集合,以男青年、婦女、女青年、兒童的順序排隊繞行村莊,沿途有由男壯年團組成的「達魯瑪克守望相助隊」協助指揮交通。我們從達魯瑪克文化廣場一路越過利嘉溪前往撒舒爾雅部落。此部落是1945年因溪水暴漲,部分達魯瑪克族人遷徙而成立。沿途中都有族人們開心的歡呼、迎接,甚至有放煙火跟鞭炮,儼然是村莊的一大盛事。而從利嘉溪新園橋到撒舒爾雅這段路,僅有男女青年繞行,其中女青年還有搬運一塊木頭,木頭是由男青年團幹部在上橋前一刻給予,這些木頭是要搬運到女青年團長家,象徵新婚或交往的回禮。


跳大圍舞與享用晚餐
 跳大圍舞
在遊行結束回到活動中心廣場後,婦女、女青年跟兒童們一同跳大圍舞。婦女跟女青年在外圈,兒童在內圈,隨著領唱者唱歌的節奏、內容,唱著各種歌並跳著不同的舞步。聽其他女青年說,歌曲及舞步種類需要配合領唱者,不同領唱者唱的節奏有所不同,所以要常練習。看場內大家跳的狀況,婦女團跳的最順也唱得最大聲,而兒童明顯跟不上,甚至會跑來跑去,至於我們三位助理,只能勉強趕上,在最後的舞步就完全沒辦法了。
最後就是大合照、吃晚飯。今天一整天大家都沒有吃飯,晚餐是由婦女們準備。晚飯只有女青年跟婦女團參加,婦女跟女青年對立而坐,第一次參加的女青年坐在第一排,結束禱告後,由第一次參與的女青年端晚餐給婦女們,開始晚餐的序幕。在晚餐過程中,女青年團幹部們也介紹自己的職位。透過這次活動,達魯瑪克部落得以維繫族人間的關係,並將部落的文化、智慧與精神長久的流傳下去。

參考資料:
台東縣原民處-撒舒而雅文化健康站https://aborigine.taitung.gov.tw/cp.aspx?n=15935&s=1366&ccms_cs=1&state=D9F1FFE6EC8A6F16
原住民族電視台-小米生命故事 看見部落生活.祭儀.傳承
https://www.ipcf.org.tw/zh-/News/Detail?newsId=23052617032290663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