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小米負重活動資訊】Ngudradrekai的地拿地那

【114年度小米負重活動資訊】

活動名稱: Ngudradrekai的「地拿地那」

活動時間: 114年7月13日(星期日)下午13:00開始

主辦單位: 霧台魯凱青年會

協辦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霧台社區發展協會、谷川社區發展協會、神山社區發展協會、大武社區發展協會

參與人員: 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團隊、谷川社區、神山社區、霧台社區、大武社區、各部落魯凱族青年、國立中山大學、相關與會人士

(一)活動介紹

    小米是魯凱族非常重要的傳統作物。於每年二月進行小米混作栽培,經過四個月的生長,到六、七月時即是採收階段,不僅做為主要食糧,小米在魯凱族社會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文化意義。當小米產量達100至120把的數量,小米栽培者會邀請部落族人協助將小米從農地搬回栽培者家,此項農事活動稱為Papwabalriyu。搬運過程中,傳統會進行Twatinatina(負重競賽),由部落男性(有能力背負或嘗試挑戰者),大家相邀負重,將小米從農地搬運回小米栽培者家,沿途大家輪流背負,除了具有競賽性質來讓男性族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對於部落而言也富的慶典效果。此外,近年可不分年齡、性別參與,可使用個人小籃子(karadrare)協助,緊隨Twatinatina隊伍後面。

    國立中山大學「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團隊在主持人巴清雄副教授的帶領下,今年持續與屏東縣霧台鄉魯凱族族人合作,重現魯凱族傳統農業燒墾技術與建構友善農作示範耕地,由在地耆老以傳統農法協助耕作,成為族人傳承農法與延續傳統活動的重要平台。

    一年一度魯凱族傳統活動「小米負重」將於今年7月13日(週日)於屏東縣霧台鄉台24縣道展開,邀請各界與魯凱族族人共襄盛舉。本次活動將從霧台鄉台24線33.0K小米田出發,沿台24縣道步行,步行路段分為 3 階段,每段約 500 公尺,分別行經神山部落以及霧台部落。參與者請留意自身體力並遵守工作人員指示。

(二)活動流程

  1. 活動地點不搭設舞台、帳篷或其他固定式設備
  2. 參加人員 100 人採移動式,由起點背負小米步行至終點
  3. 活動車輛 6-8 部,補給飲用水或載運人員
  4. 移動隊伍約 30 公尺長,前、後安排交通引導人員(配置對講機、反光背心、交通指揮棒、哨子)
  5. 步行路段分為 3 階段,每段約 500 公尺,其餘路段以車輛運送物品及人員,不致造成長時間影響交通。
  6. 申請霧臺警察分駐所派員於隊伍後方協助交管。

時間

內容

備註

總領隊:涂尚文(霧台青年會會長)

副領隊:巴清雄(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

整裝工作: 包光輝、巴金雄、杜瑞龍、徐仁輝等相關族人

領隊用大聲公 (杜嫻靜預備)

負重籃子(150公斤)

負重籃子(50公斤)

引導車:一台(要掛活動布條papwabalriyu)

150公斤卸載用小車:一台

50公斤卸載用小車: 一台

交管人員:6位

無線對講機-徐村長 5 支

發邀請卡給相關人員,如發展協會理事長

告知部落主席或耆老

小籃子(karadrare) 20 個

頂籃(cecepenge)

醫護人員-賴亞玲

Labiti /cinungulane(藍黑)

礦泉水、毛巾

空拍機:劉耿豪老師

攝影: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

13:00-13:15

谷川耕地集合

台24線33.0K處小米田

13:15-13:20

小米負重傳統儀式

13:20-13:35

貴賓致詞

13:35-13:45

小米負重文化說明

13:45-14:00

大合照與行前禱告

14:00-17:00

小米負重活動進行

負重第一階段:

谷川耕地啟程

於台24線33.0K處開始步行約500公尺後隊伍上車

150公斤(由總領隊安排)

50公斤(由總領隊安排)

空拍機:劉耿豪老師

攝影: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

負重第二階段:

神山部落

於神山部落88美食餐廳開始步行500公尺

150公斤(由總領隊安排)

50公斤(由總領隊安排)

空拍機:劉耿豪老師

攝影: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

負重第三階段:

霧台部落

巴清雄家屋前坡道

150公斤(由總領隊安排)

50公斤(由總領隊安排)

巴清雄家屋迎接、部落耆老致詞

空拍機:劉耿豪老師

攝影:魯凱族知識研究中心

17:00-17:30

當季食物分享、小米菜餚品嘗

17:30-18:00

賦歸

 

(三)活動路線圖

   

 

瀏覽數: